中石化煉化工程發佈2024年年度業績 新簽合同過千億 分紅派息創新高
EQS 新聞 via SEAPRWire.com / 2025-03-16 / 20:10 UTC+8 新聞稿(請即時發佈) 中石化煉化工程發佈2024年年度業績新簽合同過千億 分紅派息創新高 (2025年3月16日,香港)中石化煉化工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煉化工程」或「本公司」,連同其附屬公司合稱「集團」)(股份代號:2386)今日公布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十二個月(「報告期」)的年度業績。過去一年,面對日新月異的產業變革、複雜嚴峻的外部形勢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積極推進市場開拓、全力優化生產經營、加速鍛造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發展呈現新氣象,向股東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41.98億元,同比增長13.9%;淨利潤24.74億元,同比增長5.5%;新簽合同額1006.13億元,同比增長25.4%,圓滿完成各項生產經營任務和QHSE目標。綜合考慮公司盈利水平和未來可持續發展需要,董事會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0.208元,計入已經派發的中期股息,全年派息每股0.358元,派息率65%,全年派息金額為公司上市以來新高。本集團持續提升「工程服務、科技創新、資本運作」的價值創造能力,爭做「工程行業領軍者」和「資本市場優等生」。一是協同推進公司高質量發展和價值實現。將資本市場對公司發展的期待和對價值提升的關切擺在重要位置,通過更加透明的資訊披露、更加主動的資本市場溝通,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加凸顯。公司高度重視股東回報,派息率連續四年保持65%、派息金額實現持續增長,連續兩年開展股份回購,積極維護公司價值,致力於打造ESG績效領先企業,MSCI ESG評級提升至BB級,是中國工程行業最高且唯一一家獲得該評級的企業;圓滿完成回歸「港股通」目標,資本市場認同持續增進,公司股價在去年大幅跑贏恒生指數和行業指數。二是以綜合服務能力打造全面市場競爭力。市場開發再獲歷史突破,新簽訂單總量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達到1,006.13億元,成功跨入千億俱樂部。海外新簽訂單在新市場、新品種、新領域屢獲突破,同比大幅增長79.6%,達到53.49億美元。訂單結構進一步優化,設計諮詢類新簽訂單超過48億元,同比增長16.1%,EPC類新簽訂單占比超過70%,為公司提升源頭競爭力打下良好基礎。三是加強精益管理全面提升經營創效水平。嚴格履約,更加注重項目品質、安全、進度和效益的多目標綜合管控,來自EPC和前端業務的收入規模穩步增長、占比持續提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固項目盈利水平。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建設並交付了一批行業標杆項目,獲得業內高度評價,其中省部級品質獎9項、省部級設計獎9項、全國優秀焊接工程一等獎9項。四是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打造高質量科技供給。全年技術開發、技術許可、技術轉化類合同額達到11億元,同比增長超30%,科研創效能力顯著提升;依託技術矩陣的逐步完善和協同發力,實現了多項專利技術出口的重大突破,躋身全球能源化工產業鏈核心技術的創新與競爭。本集團將企業運營國際化作為核心發展目標,推動內部能力建設向高端邁進,打造與產業鏈夥伴融合共生產業生態。一是全力構建「國際規則+中國效率」的海外運營模式。歷經七十餘載的發展與沉澱,公司已孵化出一支經驗豐富、專業齊全、人員充足的高績效團隊,擁有覆蓋能源化工行業全產業鏈、全生命週期的工程服務能力。在近三十年的國際化耕耘中,公司以開放心態博採眾長,在不斷適應「國際規則」的同時推動國內外標準的接軌,推進「國際規則」與「中國效率」的深度融合,以優質工程能力服務全球業主。二是積極發揮「技術+工程前端」和「項目低成本運作」兩種能力。公司依託技術研發、工程轉化和工程設計的一體化協同創新優勢,持續打造高水平前端工程能力,加速進軍全球高端業務賽道。開展設計、採購、施工的全過程優化,大力推動先進工裝應用,深化境外本土化經營能力體系,推動境內外低成本中心建設,打造具有競爭力的低成本執行能力。三是建立與戰略客戶合作共贏的長期合作夥伴關係。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與大型國家石油公司等戰略客戶加強交流、加深互信,在全方位推介本集團產業鏈、技術鏈和工程服務優勢的同時,以更靠前、更廣泛的前期和前端服務獲得市場先發優勢。四是與產業鏈夥伴共建融合共用的業態環境。持續擴大「朋友圈」,推進與國際工程公司、核心供應商、戰略分包商的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加強在項目前期開發、全球供應鏈優化、項目執行等領域深度合作,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產業鏈體系。本集團創新驅動打造未來競爭力,積極推動人工智慧部署應用,引領工程建設行業新型工業化。一是推動以企業需求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新範式。充分發揮項目集成創新和工程轉化優勢,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主動與上游研究機構、下游用戶深入對接,持續加大科技創新開放合作。與廣東工業大學共建「生物質利用聯合研究中心(木質素高值化利用)」,加快推動生物質利用系列技術開發和研究成果產業化應用,與中山大學共建「低碳聯合研究中心」,與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院、中科院上海有機所、中石化北化院和石科院等科研院所在多個創新領域展開深度合作。二是聚焦行業發展需求精准佈局研發投入。在高端碳材料、低成本油轉化、高價值油轉特、綠色低碳和新能源領域加大投入,促進成果轉化應用,推動行業高端化、綠色化發展;加快低空經濟、機器人、汽車輕量化等高端材料領域的研發佈局。三是積極推動「引領工程建設行業新型工業化」專項課題研究。在標準化精益設計、一體化協同、工廠化智造、資訊化管理、數位化交付、智能化運維、機器人替代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開展設計優化實踐競賽和可施工性研究,建立設計施工一體化協同的規範和體系,初見成效。大力實施「以機代人」,推進以焊接機器人和智能化焊接裝備為代表的先進工裝的研發和應用,努力實現規模效應的降本增效。四是快速回應「人工智慧+」為行業發展注入智慧基因。探索「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