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3年10月3日 – 中國和薩爾瓦多自2018年簽署「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以來,雙邊貿易迅速增長。
中國也加大了對薩爾瓦多基礎設施項目的參與。
國家圖書館和拉利伯塔德港口的建設等項目,不僅為當地居民創造了就業機會,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改善了人民生活。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2022年兩國貿易額達到18.92億美元,同比增長9.6%。
「通過’一帶一路’與中國合作5年來非常富有成效。」薩爾瓦多外交部副部長阿德里安娜·米拉告訴中國國際廣播電台,這是與「一帶一路」內其他國家進一步緊密聯繫的絕佳機會。
作為國際合作中最熱門的流行語之一,2013年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通過合作開拓共享發展與共同繁榮的新途徑,並通過10年的發展實現了連通性以上的目標。
2013年9月,習近平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了一場影響深遠的演講。
在演講中,習近平把聽眾們帶回了2100多年前,一位中國使者奉命出使中亞,開闢了一條和平友好的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絲綢、茶葉和瓷器帶到世界其他地方,並將香料、皮毛、水果和寶石等物品帶回中國。
他沒有僅僅停留在懷舊,而是從古代絲綢之路的貿易路線中獲取靈感,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想法。
一個月後,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提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兩項倡議最終結合成「一帶一路」。
該倡議推動更加開放和包容性增長。習近平認為,一個國家的進一步開放會使其變得更加強大和繁榮。
為支持「一帶一路」項目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中國於2014年宣佈成立總額400億美元的絲路基金。
2015年,中國發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加快「一帶一路」的實施,使亞洲、歐洲和非洲國家建立更緊密的互利合作關係。
作為由中國倡議並由57個國家共同建立的新型多邊金融機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於2016年1月正式成立。
該銀行旨在促進亞洲的社會與經濟進步,成員國從57個創始成員增至109個正式成員,在33個國家開展了總價值388億美元的202個項目。
2016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合作備忘錄。
這是中國政府與國際組織首次簽署關於推動「一帶一路」倡議的備忘錄。吸引國際組織參與是「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項新穎創新發展。
2017年5月,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來自140多個國家和80多個國際組織的1600多名代表出席了論壇,其中包括29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本屆論壇達成一系列成果,包括76項共270多個具體成果,在共建「一帶一路」上達成國際共識。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也於2019年在北京舉行。來自150個國家和92個國際組織的6000多名外賓出席了會議,其中包括37位外國領導人、聯合國秘書長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
與會各方就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和建立全球連通合作夥伴關係達成重要共識,並取得一系列實際合作成果。這意味著共建「一帶一路」已進入新階段。
作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一帶一路」已成為中國向世界提供的全球公共產品和合作平台,根據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9月26日發佈的白皮書。
中國推動開放、綠色、清潔、高標準的合作,促進可持續發展,改善人民生活,推動高質量的「一帶一路」合作。
共同參與倡議的各方共同推進了「硬連通」、「軟連通」和「人文交流」,建立了一個廣泛參與、構建國際共識、集結各方力量的重要平台。
https://news.cgtn.com/news/2023-10-03/Ten-years-of-development-How-BRI-grows-from-vision-to-reality-1nASj3bv2Zq/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