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苗族刺繡:以針線呈現古老技藝的世界

米蘭,2023年9月23日– 9月24日,中國駐米蘭總領事館與貴州省人民政府將於2023-24米蘭時裝周期間,在義大利米蘭阿拉佐克萊奇5號宴會廳聯合舉辦「中國苗族藝術展」。

穿著傳統苗族刺繡服裝的女性。
穿著傳統苗族刺繡服裝的女性。

據傳說,苗族刺繡起源於苗族遷徙期間。幾千年來,苗族人民在衣服上刺繡自然物和歷史,因此苗族刺繡也被稱為「穿在身上的歷史書」。

來自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石屏縣的苗族刺繡女匠龍璐英,帶領一群苗族刺繡女匠,利用巧手脫貧致富,也為苗族刺繡爭取到全球關注。

「苗族刺繡是苗族的瑰寶,我從小在家學習。對我來說,這麼美的東西需要被看見、欣賞和喜愛。我們需要傳承和保護它的技藝。」龍璐英說,作為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她的目標是讓刺繡女匠能夠自食其力,同時照顧孩子。這也是她建立無水雲台工坊的初衷。

「無水雲台,源自石屏縣的烏江和雲台山,意為發展家鄉民族文化,使大家富裕起來。」龍璐英說。相關數據顯示,龍璐英已為農村婦女開展了48期職業技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培訓,受益人數超過6000人。她還在村莊建立了4個苗族刺繡培訓基地和9個生產點。通過這些努力,她幫助超過1000名婦女增加收入,使669戶建檔貧困戶脫貧。

龍璐英設計製作的「無水雲台」和「蝴蝶媽媽」系列作品已進入多個國際藝術展,並被用於許多文化交流活動中。她的作品已銷往歐洲、美國、日本和東南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由於苗族刺繡,許多國內外的人都與貴州結下不解之緣,遼寧籍的夏華就是其中之一。自2003年起,EVE集團董事長夏華多次帶領設計師赴貴州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之地,從民族文化中汲取靈感,創造獨特的中華文化美學產品。至今,這一行為仍在持續,夏華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單」:建立了1200個家庭作坊,並建立了「中華民族美學圖案庫」和「中華工匠庫」。目前,該庫已收錄圖案8,000餘種,工匠22,000餘人,並與全球400餘個品牌、1,600餘個設計師達成合作……

為進一步保護、傳承和發展苗族刺繡,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採取了持續推進苗族刺繡作坊建設,打造傳承人隊伍,大力提升苗族刺繡文化創意產品研發,開展苗族刺繡數字化記錄,做好苗族刺繡存續評估,打造苗族刺繡體驗空間等措施。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7項苗族刺繡相關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54項省級項目。國家級苗族刺繡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7人,省級傳承人47人。

Previous post 杭州亞運反映中國活力與進步
Next post Trip.com集團歡迎意大利旅遊部長和代表團參觀其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