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委員會(ETC)呼籲迅速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和供應量

(SeaPRwire) –   倫敦, 2023年11月16日能源轉型委員會(Energy Transitions Commission, ETC)發佈的新報告《轉型中的化石燃料:承諾逐步淘汰所有化石燃料使用》表示,到2050年,煤、石油和天然氣的使用必須大幅減少,減少工作必須從現在開始。

ETC關於轉型中的化石燃料的圖表

ETC關於轉型中的化石燃料的圖表

如果化石燃料排放量未能到2050年中期實現淨零排放,將無法實現《巴黎協定》中設定的目標。時間已經不多了,必須實現這些目標。COP28因此必須獲得全球協議,迅速淘汰所有化石燃料的需求和供應。

削減化石燃料供應和需求 – 而不僅僅是使化石燃料生產更低碳排放

與化石燃料相關的排放量約為38億噸二氧化碳當量1,其中6億噸來自化石燃料的生產、運輸和加工。這些「範圍1和2排放」可以並必須迅速減少,到2030年二氧化碳減少55%,同期甲烷從油氣行業減少70%。

但化石燃料相關排放的80%以上(約315億噸,2022年)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使用。因此,迅速淘汰所有化石燃料的需求和供應也至關重要。到2050年,煤炭使用可以和必須從2022年水平下降約80-85%,天然氣下降55-70%,石油下降75-95%。而且這種減少必須從現在開始,到2030年煤炭使用需要下降約15-30%,天然氣下降15-20%,石油下降5-15%。

「『任何認真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策略都必須包括承諾降低化石燃料的使用和供應。明顯削減範圍1和2排放當然極為重要,但如果COP28只同意這一點,將遠遠不夠實現1.5°C或甚至1.7°C的全球升溫限度。」能源轉型委員會主席Adair Turner表示。

技術發展使迅速進步成為可能 – 但更強大的政策仍需加強

報告認為,在主要技術(如可再生能源、電池、電動汽車和熱泵)進步速度超出預期,已在許多地區替代化石燃料需求的基礎上,實現這種減少是技術上和經濟上可行的。實現所有行業(包括重工業和長距離運輸)近乎全面脫碳的道路已經明確。

因此,在若干行業化石燃料使用即將開始下降。例如,2023年電動乘用車銷量可能將達到約1500萬輛(佔全球市場的20%),並可能在中國到2030年電動乘用車銷量佔總乘用車銷量的40%左右。2道路運輸石油需求即將開始下降,到2040年可能下降40%-60%。

但要限制全球升溫在1.5°C內,甚至1.7°C內,需要顯著加強政策支持,加快零碳技術和支持基礎設施的部署。這應包括碳定價、新技術部署支持以及禁止在特定日期後銷售新型內燃機或化石燃料鍋爐等。

CCUS和減排技術是必不可少但不意味著照舊辦事

捕集、利用和封存在一些行業(如水泥)實現脫碳化過程中無法使用或成本不競爭的替代方案時是必需的,但2050年CCUS總量將限於每年約40億噸。必須結合約1.5萬億噸額外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如果要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C,但這些必須是在減少化石燃料需求的基礎上實現,而不是代替減少化石燃料需求。

CCUS和減排技術的可能性不能用於為照舊的化石燃料生產提供理由。假設顯著更高的CCUS和減排量來為維持化石燃料生產提供理據的情景,與實現氣候目標不相容。

「CCUS和碳減排技術不能用於為照舊的化石燃料生產提供理由。實現淨零排放和限制全球升溫在1.5°C需要一定的CCUS和減排技術 – 它們發揮重要但有限的補充作用,與零碳電力、清潔氫和可持續低碳生物資源的使用一起。它們必須與迅速減少化石燃料使用一起部署,而不是取代後者。」能源轉型委員會主任Ita Kettleborough表示。

減少對化石燃料供應的投資

報告顯示,如果世界要將全球升溫限制在1.5°C,必須保留65%的所有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以及90%的所有煤炭儲量。任何假設必須開採所有化石燃料儲量的國家戰略都與限制全球升溫到安全水平不相容,新開發油氣田也沒有必要。

因此,對化石燃料供應的投資必須大幅下降,到2030年下降約30-35%,到2040年下降45-65%。開發一些現有油氣田以滿足短期需求是有限度需要的,但遠遠少於公司和國家目前規劃的程度。

「我們已經擁有實現淨零排放轉型的主要技術,而且如本報告所示,它們正在快速部署;化石燃料需求的峰值即將出現。這明確暴露出那些仍在賭注化石燃料未來的真正風險。相反,我們最大的機會是投資於那些已有淨零和清潔能源轉型計劃的企業。為實現其淨零和巴黎協定承諾,政府制定明確的政策和法規,重點削減化石燃料需求,並提供支持基礎設施,將是至關重要。政策越可信和可預見,投資者就越可能預期性地投資,形成投資大量、減排更快、就業更多和增長更快的良性循環。」聯合國氣候行動和金融特使Mark Carney表示。

本文由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領域: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 為全球客戶提供多語種新聞稿發佈服務(Hong Kong: AsiaExcite, TIHongKong; Singapore: SingdaoTimes, SingaporeEra, AsiaEase; Thailand: THNewson, THNewswire; Indonesia: IDNewsZone, LiveBerita; Philippines: PHTune, PHHit, PHBizNews; Malaysia: DataDurian, PressMalaysia; Vietnam: VNWindow, PressVN; Arab: DubaiLite, HunaTimes; Taiwan: EAStory, TaiwanPR; Germany: NachMedia, dePresseNow) 

Previous post 法國警官在調查中開槍導致騷亂被釋放
Next post 庫斯托家居的西湖反射獲得越南房地產獎2023兩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