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需要克服世界級挑戰,通過眾多技術突破

新科技

北京, 2023年11月10日 – 這是來自中國東盟報導的報導:

當太陽升起時,高速列車已經整齊地排列在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HSR)的哈林車站出發。經過7年的準備,印尼第一條也是東南亞地區第一條由中國建造的高速鐵路終於啟動,結束了長期的期待。

「交通堵塞不再是問題了,」萬隆居民丁妮說。她在雅加達工作。「回家的旅程變得非常容易。」她慶祝高速鐵路開通,結束了多年來艱難的通勤。過去,乘坐公交車可能需要7個小時如果發生交通堵塞。即使是舊的火車也需要超過3個小時。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將旅行時間縮短到僅40分鐘。

達夫是經常在雅加達和萬隆之間往返的商人,他承諾與業務夥伴和家人分享舒適便利的高速列車體驗。

完成142.3公里長的高速鐵路,中國公司和印尼合作夥伴不得不克服各種世界級挑戰,實現技術突破。建設展示了中國高速鐵路技術的最新成果。

具有挑戰性的項目 

印尼大部分鐵路是在1600年至1900年代初荷蘭殖民統治期間建造的。1945年印尼獨立後,印尼政府接管了鐵路設施,將其作為國有服務。但是,由於資金和技術支持不足,印尼的鐵路系統在幾十年裡滯後發展。前運輸部長伊格納修斯·喬南表示,對印尼鐵路發展速度感到擔憂。他說:「個人認為,政府和印尼人長期忽視火車,而是把重點放在發展道路交通上。」

「到2021年底,印尼正在運行的鐵路總長度為6,466公里,其中只有11.4%實現電氣化,」中國-印尼鐵路合資公司KCIC執行董事張超說。多年來,只有一條鐵路線連接雅加達和萬隆。大約一個世紀前建成的鐵路時速只有50公里。

自然環境為建設高速鐵路帶來挑戰。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所在的爪哇島易發生火山爆發和地震。萬隆地基鬆軟,天氣多變,地質條件複雜。為應對這些困難,需要更高的技術標準。

定制解決方案 

穿越多山的爪哇島需要建設大量隧道。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包括13條隧道,總長16.69公里。第2號隧道施工最困難。長1,052米,穿越地質敏感區。情況因為附近已有鐵路以及清真寺和居民區而變得更為複雜。

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項目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馬進池回憶第2號隧道建設。當地雨季長,周邊岩石含水量高、壓縮係數高、孔隙率高,施工易發生泥漿湧出和坍塌事故。2021年10月,突發泥漿湧出,泥漿水湧出,隧道立即被填滿。馬進池當時在現場,成功控制危機。工程師通過無數測量,多次坍塌和地面下陷事故後,根據早期經驗,團隊定制了結合地面注漿與隧道內注漿的施工方案,在上段採用雙側導坑法。馬進池帶領技術團隊開發了三台隧道掘進機,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機器的應用使隧道結構穩定,抗坍能力提高。

另一個困難是建設56座橋樑。設計團隊創新設計簡支箱梁,重量減輕約12%,提高抗震能力。

長跨17號橋樑跨越雅加達河,是路線上最長的橋樑,易發生雨季洪水。項目施工總監張金科承認,除地質災害外,由於填方材料短缺等原因,施工也面臨一系列困難。張金科優化工作流程,採取新施工程序,最大限度在旱季完成施工,成功縮短施工時間從6個月到4個月。

印尼KCIC董事阿蘭·坦迪奧諾報告,建設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需要搬遷600多處公共設施,其中300處需要大量工作。這為施工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通過中印經理人的高效協調,每個問題最終都得到解決。

中國創新走出去 

通過將行車時間從3小時縮短到40分鐘,高速鐵路解決了影響雅加達和萬隆的城際交通問題,促進兩城交流。服務於線路的列車基於中國自主研發的福特號列車關鍵技術,但根據當地環境和鐵路條件進行了定制。列車安裝了智能傳感器和地震預警系統,最高時速可達350公里。印尼首次採用了中國高速鐵路技術。中國高速鐵路向全球擴張邁出重要一步。

雅加達-萬隆高速鐵路項目是中國首次將高速鐵路的整個系統、各個要素和整個產業鏈引入海外國家。「整個系統」意味著高速鐵路的所有子系統如路基、鋼軌、橋樑、隧道、接觸網、通信信號、列車控制和客戶服務都遵循中國標準。「各個要素」意味著從勘察設計到施工、設備製造、運營管理和商業開發的整個過程都按中國規範執行。「整個產業鏈」意味著鐵路所有設備如工程機械、接觸網、鋼軌、列車和通信信號、列車控制設備都由中國公司生產。這些關鍵自主研發技術及其商業化,體現了中國高速鐵路系統的創新能力。中國克服了許多世界級挑戰,為行業設定新標準。

從追隨者成為引領者,中國高速鐵路技術通過追求卓越,超越了行業規範。列車控制系統一直是鐵路技術國際競爭的重點。中國鐵路總公司副總工程師蔣明表示,

Previous post 伊朗可能涉及西班牙政治人物暗殺未遂:警方
Next post Infinix夥伴UNESCO推動STEM計劃CogLabs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