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斯佩蘭薩的教育科技月峰會探討教育科技在啟發人類潛能方面的進步

香港, 2023年10月17日Esperanza 是一個於2018年成立的慈善機構,旨在倡導新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方式。與國際教育技術學會(ISTE)和Minerva Project合作,他們匯集了來自全球超過40位專家,分享應用技術在教育、學習與發展(L&D)領域帶來重大裨益的創新解決方案、案例研究和最佳實踐,內容涵蓋K12到企業學習等各個層面。

呼籲教育技術的早期採用者

K12峰會於10月12日展開,Esperanza播放了一段影片,象徵著他們呼籲大家成為推動學習創新運動的領導者。今年早些時候,Esperanza推出了「教育技術英雄獎」,以表彰在香港教育技術領域的早期採用者。(見附錄獲獎者名單)。

學校教育技術應用:成功的條件

Joseph South,ISTE首席創新官。說明人工智能的普遍影響,強調必須由機械學習轉向技能培養。「我們需要培養學生作為全球合作者、創新設計師和人工智能創造者的身份認同…而我們可以用技術來實現這一目標。」South說。「最終,我們是否讓技術使我們更人性化或更非人性化,這取決於我們的選擇。」他總結道。

South與Benjamin Sheridan教育顧問和Philip Law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校長 — 教育技術英雄獎大獎得主一同組成專家小組。他們討論人工智能在提供個性化學習和實質技能評估中的作用。在考慮教育技術工具整合時,重要的是定義目標和學習目標。可用性、文化適應性和適應能力都是關鍵因素。教師對技術的信心和能力對成功整合至關重要。培養以樂學和安全使用技術為主的文化,對抵消教師技術疲勞和鼓勵創新也很重要。

獲獎教育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教育技術應用

2023年教育創業全球加速計劃獎的獲獎者,這項全球性比賽旨在發掘快速成長的教育技術初創企業,他們展示了如何利用技術激發學習動機(挪威House of Math)、促進個性化和適應性學習(英國Century Technology)和早期兒童發展(加拿大iBlüm和阿聯酋Lamsa)。他們與2020年獲獎者英國MEL Science和Zzish以及香港Mandarin Matrix一同分享。

人工智能加速高等教育的轉型急迫性

成人學習專場以Minerva大學創始人Ben Nelson和SNHU人類系統首席科學家George Siemens之間的深入對話開始,由Esperanza創始人John Tsang主持。Nelson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現暴露出大學作為證書機構的局限性。過時的學習模式和評估框架既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也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高等教育必須重新思考目的,同時考慮人工智能的整合。Siemens提到如果人工智能未能審慎和有目的地採用,將對人類構成存在性威脅。「能夠使人類更人性化的教育機構和組織將是成功的。」他總結道。

人工智能在實現以人為本教學的角色

斯坦福大學數位教育副校長Matthew Rascoff也強調需要以人為本的教育。Rascoff認為技術已經民主化學習,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在大規模範圍內人性化教育。「MOOC做得很好的是民主化,但在人性化教育方面做得很差。」他說。以斯坦福的Code in Place計劃為例,他展示了自然語言處理可能成為個性化學習和教師個性化專業發展的關鍵,從而實現規模化。

在本地,韓國科技學院的蘇玉京教授和尹哲珉博士介紹了他們與Minerva的合作,旨在培養韓國文化背景下學生的持久生活技能。他們解釋了韓國學校如何適應Minerva課程,並展示技術如何幫助學生培養人文素養。

通過教育技術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在人工全能智能出現背景下,批判性思維已成為最重要的持久技能之一。2023年教育創業全球加速計劃獲獎企業Macat(英國)介紹了其PACIER框架,用於評估和培養批判性思維。Belong Education(印度)和Virtual Internships(英國/越南)展示了人工智能和其他技術如何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彌合行業與學術界之間的差距。Classin(中國大陸)展示了其頂尖的硬件和軟件如何提供無縫的混合學習體驗。

利用教育技術重塑工作坊和提升技能

10月13日下午,重點轉向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在不久的將來將使數百萬工作消失的緊迫性,以及工作力重塑和提升技能的必要性。Workera(美國)首先介紹了如何利用人工智能進行細緻的技能需求分析,幫助組織制定人才發展和獲取策略。Odilo(西班牙)介紹了其基於人工智能的個性化學習生態系統。以色列ThriveDX展示了如何利用技術開展跨公司的網絡安全培訓計劃。

企業教育技術應用:成功的條件

專家小組分享了在公司學習和發展策略中整合技術的為什麼、什麼和如何。小組成員包括聯合集團學習與發展主管Carol Chuah、Tyton Partners董事總經理Nick Kind以及永義集團合作發展總監兼教育技術英雄獎企業獎得主Bessie Chong。技術使學習更加開放,通過數據洞察技能差距和潛力。成功轉型需要培養學習文化,領導者領頭學習。Chong展示了永義如何利用易用技術工具最小化學習障礙,將學習融入工作流程,並提供安全實驗環境和激勵措施。共識是應以理解組織需求和學習目標為出發點,而非直接著眼於技術,並在業務層面開發回報。

政府、行業和專業組織的作用

Kind指出技術有可能規模化重塑工作力,但政府和組織尚未充分利用它。專家小組討論需要在行業、國家和地區層面解決人才發展問題,而非由個別組織孤立解決。Chuah以新加坡政府為例說明政府與行業合作的重要性。

我們

Previous post 2023年ITRI ICT技術日聚焦低軌衛星、IoV、網路安全、5G通訊及GAI
Next post 中國日報:景德鎮博物館展示陶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