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2023年9月27日 — 在過去十年中,「一帶一路」倡議(BRI)遵循廣泛協商、共同貢獻、共享利益的指導原則,已發展成為一個全球平台,參與國家在此平台上共同努力,促進人民福祉,並進一步推動全球發展。
在「一帶一路」倡議慶祝十周年之際,《環球時報》記者尹葉萍、王文文和馬夢陽採訪了外交官和學者,以瞭解過去十年來希臘、匈牙利和塞爾維亞的合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們對未來十年高質量「一帶一路」建設的期望。
肖俊正,中國駐希臘大使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友誼是一個靈魂住在兩個身體裡。中國和希臘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兩國友好交往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建交51年來,兩國無畏瞭望變幻的國際形勢。
中希始終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學互鑒的精神,開展富有成果的合作。兩國已成為不同規模、不同制度、不同國情、不同文明國家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典範。
在中希雙方共同努力下,兩國互利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自中遠海運接管比雷埃夫斯港經營以來,港口發生顯著變化。貨櫃吞吐量從2010年的88萬標箱增至今天的500多萬標箱,成為地中海主要港口。
這種發展直接為當地社區創造了3000多個就業崗位,間接產生了1萬多個額外就業崗位。
未來,中希可進一步加強對比雷埃夫斯港綜合發展規劃的承諾,加強海關貿易和通關便利化合作,推進港口物流園區建設,為維護中歐產業供應鏈穩定,促進巴爾幹經濟一體化和歐盟一體化作出新貢獻。
綠色發展理念在雙方合作項目中得到越來越多體現。
中國生產的新能源汽車今年已成功進入希臘市場。中希在中希科技合作聯合委員會和「一帶一路」科技創新合作行動計劃框架下,加強在科技發展領域的戰略對接。
與此同時,中希雙方應繼續努力加強文化交流與學習。在這方面堅持不懈,將為世界樹立文化交流與相互理解的持久典範。兩國可汲取古代文明智慧,尋求當代挑戰的解決方案。
歷屆希臘政府都非常強調發展中希關係。新民主黨政府重新當選後,繼續支持「一帶一路」共建和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
我相信,未來在高質量「一帶一路」建設指導下,雙方將進一步促進中國現代化模式的實現和希臘國家競爭力的提升。雙方將培育綠色發展和數字經濟等新領域合作,為兩國人民帶來更大繁榮。
諾貝特·齊茲馬迪亞(Norbert Csizmadia),匈牙利經濟戰略專家
作為歐盟成員國,匈牙利是第一個連接西方和東方的國家。我們非常重視不僅在投資和基礎設施發展方面,而且在技術、文化、教育和綠色金融倡議方面建立強有力的合作。我們關注未來的更多連接性。
中匈經濟合作有六個重點領域,特別強調「一帶一路」倡議內的合作。這不僅在近年突出,而且將繼續是優先事項。我們認為歐亞時代已經到來,並認為這是未來的關鍵方向。此外,我們堅信和平與和諧合作。
如果我們根據地理劃分檢查全球建設,很明顯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極世界秩序中。中國越來越重要。例如,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的49%來自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其中中國一國就占全球經濟增長的30%以上。看中國地圖,可以觀察到從北京到上海的地理範圍與中東歐國家相似–從波羅的海地區到亞得里亞海。這強調了對同一地理區域的持續關注,特別是中東歐的小國。
匈牙利人口約1000萬,相當於中國單個城市。合作的重要性不容低估。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的合作跨越十多年,涵蓋教育和投資等各個領域。與過去兩年脫離中國合作的某些國家不同,匈牙利保持強大的政治穩定。雖然某些國家發生政治變化,但匈牙利在13年以上保持一致方向,特別是在目標方面。我認為這種政治穩定力量將是未來的強大動力。
卡塔琳娜·扎基奇(Katarina Zakic),貝爾格勒國際政治經濟研究所「一帶一路」地區中心主任
從一開始,「一帶一路」倡議是非常不尋常的事情,這一點就很明確。我們知道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項目和中國的一項艱巨承諾,以發展和資助它。
今年是其十周年。回顧成果,真的令人印象深刻。在投資方面,我們達到1萬億美元。全球約有4000萬人不再承受極端貧困的重擔,在這些項目之前他們一直生活在其中。
總體來說,中國取得了優秀成果。我們對交通基礎設施特別是在這些國家進行的類型項目的成果印象深刻。這些正是需要這些基礎設施項目的國家。我一直非常感激這個項目的原因之一是中國的想法,即每個國家都應提名它想進行的項目。我們非常感謝中國政府與所有中東歐國家合作,尤其是較小和較貧窮的國家。我認為這種方式在國際關係中非常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