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楊亞倫,浙江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北京,2023年9月21日— 2023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週年。10年來,沿線國家積極參與和廣泛支持“一帶一路”,這其中離不開居住在沿線國家的華人起到的重要橋樑和紐帶作用。
浙江企業家協會是不同年齡段的浙江企業家於2013年2月在新加坡成立的非營利民間社會組織。至今,協會已吸收300多名不同行業的會員。其宗旨是為新加坡和浙江的浙江企業家提供服務,促進新加坡與浙江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
楊亞倫1983年生於上海,18歲移民新加坡,現為新加坡公民。這位新移民創立了Destiny Group,現任浙江企業家協會副會長。2017年9月,他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的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上,獲得“一帶一路東盟青年領袖獎”。
新移民對中新關係有何看法?華裔青年在“一帶一路”合作中能發揮什麼作用?在“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之際,中國東盟報導獨家專訪了楊亞倫。
中國東盟報導:2017年廈門國際投洽會上,您獲得“一帶一路東盟青年領袖獎”。作為一帶一路東盟青年領袖,您認為華裔青年在“一帶一路”合作中能發揮什麼作用?
楊亞倫:我從事留學教育行業,近年來有越來越多中國學生到新加坡留學,我們要與時俱進,迎合市場需求,我們採用社交媒體策略,將公域流量引流到私域,這個方法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我們這裡的年輕一代華裔每天都會進入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如微信、微博、抖音、小紅書等,也會從本地媒體如《聯合早報》獲取信息。如果中國和新加坡要建立全方位、高水平、面向未來的夥伴關係,我們要採用適合中國市場的傳播策略,與兩國市場發展逻各自的邏輯相連接、相適應,這一點很重要。
在“一帶一路”合作中,華裔青年可以發揮好中國市場和新加坡政策雙重優勢的連接作用。
中國東盟報導:作為浙江企業家協會副會長,您認為該協會在雙邊交流中能發揮什麼作用?
楊:疫情前,每年浙江企業家協會年會都會有大量中國和東盟國家的浙江企業家參加,東盟國家的浙江企業家之間保持著緊密聯繫。新加坡位於東南亞的中心位置,浙江企業家協會可以發揮中國和東盟國家浙江企業家的樞紐作用。
疫情政策調整後,協會理事和會員能夠到中國探親訪友,與內地企業家交流,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將新加坡的投資政策、市場走向、企業家需求帶回中國,也為有意向中國投資的新加坡企業搭建與內地企業的聯繫橋樑。中國和新加坡浙江企業家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緊密。今年4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問中國,標誌著中新關係進入新階段,我們這些新加坡的華裔對此訪問成果感到非常高興,也看到了中國市場巨大的發展潛力,兩國緊密友好合作,企業家都從中獲益良多。
中國東盟報導:從您個人經歷看,“一帶一路”倡議對中新交流有何意義?
楊: “一帶一路”倡議汲取古代絲綢之路的精神。對新加坡企業來說,國際視野是不可或缺的資產,如果局限於新加坡國內市場,很容易碰到“天花板”。“一帶一路”為新加坡企業拓展中國及沿線其他國家更廣闊的市場提供了契機。
浙江是中國的重要工業省份,我們協會的會員大多從事傳統行業,但是在最近一次協會吸收新會員時,我發現許多新移民從事金融業,這與新加坡吸引金融人才的能力和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相符。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10週年,10年來,中新通過互聯互通項目建立了多元化的跨境融資渠道,開拓了便捷的新型陸海貿易通道,探索合作新領域,促進了人員、物流、資金、信息的高效區域連通,這表明中新雙邊互聯互通項目在各個領域取得突破,為“一帶一路”注入新動力。
中國東盟報導:您旗下的Destiny Group經營新加坡頂級國際教育品牌ZHIXUANSG,近年來選擇到新加坡留學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您對這一趨勢有何看法?
楊:我從事這個行業15年了,這些年發現一些變化:
第一,學生年齡跨度擴大了,現在我們服務的對象從3歲小孩到40歲EMBA在職研究生不等,還包括一些學生家長,他們的孩子已經留學並定居新加坡。這與新加坡政府提出的“終身學習”計劃相呼應,對新移民來說,進入學校是融入當地社會的捷徑。
第二,疫情期間,到新加坡留學的學生數量呈指數增長,其中包括以前更偏向歐洲的家庭。新加坡作為亞洲國際教育樞紐,吸引力日益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