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佳節是印度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尤其是對印度教徒來說。
它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和海外印度人社區被各個宗教信徒廣泛慶祝。在五天的節日期間,人們參加節日聚會、煙火表演、宴會和祈禱。
排燈節源自「Deepavali」一詞,意思是「一排燈」。慶祝者會在家門外點亮傳統陶土油燈,象徵光明戰勝黑暗,知識戰勝無知。
排燈節是什麼時候?
節日日期根據印度曆定下,通常落在每年10月下旬或11月初。
今年,排燈節將於11月10日開始,11月12日慶祝。
印度教排燈節背後有哪些故事?
儘管排燈節對印度教徒來說是重要的宗教節日,但錫克教徒、耆那教徒和佛教徒也會慶祝。不同地區對排燈節起源的故事有所不同,但都有一個共同主題——善勝於惡。
在南印度,排燈節慶祝神明克里希納消滅魔王那羅卡的勝利。那羅卡曾綁架婦女並壓迫臣民。在北印度,排燈節紀念羅摩、妻子悉多和弟弟拉克什曼從森林中14年流亡歸來的勝利。
人們如何慶祝排燈節?
節日帶來許多獨特的傳統,也因地區而異。但所有慶祝活動都有光明、煙火、宴會、新衣和祈禱等共同點。
—在南印度,許多人早上洗個溫油浴,象徵沐浴在聖河恆河,進行身心淨化。
—在北印度,向象徵財富和繁榮的女神拉克希米禮拜是常見習俗。
賭博在排燈節夜也很流行,因為人們相信在那天賭博的人將在整年中都會走運。許多人在排燈節的第一天「Dhanteras」購買黃金,相信這樣會帶來好運。
放煙火也是熱門傳統之一,與親友交換糖果和禮物也很常見。排燈節慶祝活動通常包括用色彩繽紛的粉末在地上畫花樣圖案。
其他宗教對排燈節的故事:
耆那教徒紀念最後一位重要教師馬哈維拉大師實現涅槃的那一天。
錫克教徒慶祝班迪喬爾迪瓦斯——與排燈節重合的一天,紀念重要領袖古魯哈爾戈賓在莫臥兒帝國皇帝賈漢吉爾監禁12年後獲釋。
佛教徒紀念印度教皇帝阿育王在公元前3世紀改宗佛教的那一天。